账户登录

登 录
免费注册 忘記密碼?

您现在的位置:设备百科>设备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操作工开好设备就可以了?

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操作工开好设备就可以了?

2024-10-29 14:43设备大视野人气:1


在企业里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让那些水平很低的操作员工干设备维修的事,风险太大!他们能够开好自己的设备就不错了。不少人认为企业应该分工明确,操作员工只管操作就行,维修应该由专业维修人员来做。让一些文化程度和技术素质较低的员工来维护设备,常常会捅出更大的漏子,还不如不做。

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设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今的设备技术进步十分迅速,一个门外汉是很难应付的。反过来,设备又是人类创造的,不懂设备结构可以学习,不懂设备性能可以了解,经常与设备密切接触的毕竟是旁边的操作者,他们可以掌握设备的简单和初步结构、原理、性能等信息,也是可以学会处理一些简单问题的。
我们人类从来不会忽视对自己身体的“自主维护”的,绝大多数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健康押宝在医院里。如钟南山院士所说,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几乎每个人都会结合自己身体状况预备一些常用药,小病初起时就服药预防,感到有些不适就会休息、调整,这“自主维护”的工作量恐怕不会少于医院“专业维护”工作量的30%。
中医讲究“治未病”,大家都知道扁鹊的故事,因为病入膏肓病人才找到扁鹊,药到病除,才让扁鹊远近闻名。殊不知,他的哥哥可以在小病初起或者未生病时指导大家如何养生,防患于未然。所以真正的高手在于“治未病”!
机器设备不是人,不懂得自主维护,如果将操作机器的人看成机器的一部分,这一“人机系统”就懂得“自主维护”了。有人把机器比喻成为不会说话的孩子,而操作者是机器的母亲,维修技术人员就是设备的保健医生。母亲是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每个操作员工像母亲对待自己不会说话的孩子那样对待设备,设备有点小异动,出现点小杂音就会被识别和发现,赶快找原因加以解决,就不会酿成大故障,设备故障就会趋近于零。
笔者曾经去过很多企业,发现这个“自主维护”做与不做,差异巨大。一个纺织公司印染车间的机修工曾对笔者发牢骚,车间的吊车控制盒一个月要修40多次,常常是因为操作员工将控制盒乱拉、乱放,或者不小心掉水里或者染缸里。因为这个工厂分工明确,操作员工是严格遵守“我操作,你维修”这个原则的。
在一个有名的集装箱码头,铲车司机不时就用二档启动车辆,把变速箱打坏,因为他们对车辆的损坏不负责任,有另外维修部门的专人负责修理。
“自主维护”不在于能够做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自主维护”的意识。企业开始实施自主维护体系,会存在一定损坏性维护的风险,这要靠制订维护保养规范和充分的技术培训来弥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与损坏性维护的损失相比,企业更多获得的是员工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对设备经常的清扫,对微小隐患、萌芽状态故障的处理(至少是信息传递)以及对设备像孩子般的呵护。重要的是,自主维护能够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员工更关注设备的细微状况,与维护的风险比较,企业的收获还是巨大的。
自主维护也应该设计具体的管理流程。自主维护要从设备的清扫开始的,接着是对设备状况的点检、记录和分析,然后就是保养,员工可以在紧固、润滑、调整、更换、堵漏、防腐、对中、平衡、疏通、粘接等环节中选取必要的步骤,之后又回到起点,进行下一个点检部位的清扫,……,这样循环往复,不断重复着自主维护AM闭环。
任何事物有优点必然有缺点,真理与谬误本来是一丝之差,悖论总蕴含其中。
是不是所有的设备,所有的流程与工况都适合于“自主维护”呢?
笔者在一家纺织厂看到这种现象,一个女挡车工一个人看10台织机,来回穿梭走动与这些织机中间,不时的还要检查织出布匹的表面质量,接上断了的线头。每天下来相当于走几十公里的路程,下班时已经筋疲力尽。如果要求这样的挡车工再去做“自主维护”,显然超出了她们的工作负荷和能力。她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有对设备基本的清扫而已。
还有些企业是典型的装置密集、技术密集以及流程化的工厂,四班三运转24小时不停机的运行,操作员工主要的岗位是在DCS系统控制室里,很难再让他们走到外面庞大的装置上进行“自主维护”。他们也许可以做的只是一些工作场所内设施的保养和清扫工作。
又一次我们到一家造纸工厂,几个员工对着电脑运行设备,设备正常时他们基本没有什么事情,而当现场出现问题,他们就紧急停车,召唤检修人员赶到现场。几个检修人员爬到纸机上处理问题,而几个操作工却拿出扑克玩了起来,等待纸机人员修理好机器叫他们重新开机。我们会发现,在机器正常时这几个人没什么事情,只是盯着电脑上的信息;当纸机不正常时这几个人还没有什么事情,那么企业如何发挥他们的潜能呢?这就需要我们好好设计了。
如果我们将“自主维护”的理念落实到他们的行为上,可以在他们的日常工作职责上添加适当的清扫、点检、保养内容,在设备停机时,加上一些辅助检修的内容,在团队的考核时,将运行和检修团队捆绑,就可以让他们发挥更大的潜能,也会有效的降低设备的故障。

作者:李葆文







    < >

    留言

    我猜您现在可能存在如下疑问: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