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登录

登 录
免费注册 忘記密碼?

您现在的位置:TnPM/TPM>全员改善>《现场改善》什么是“改善”

《现场改善》什么是“改善”

2015-03-26 13:48设备大视野人气:109


  企业间业绩的差距在哪里

  如果看一看企业的业绩就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在同一领域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中,在业绩上还是会有巨大的差异。有时更会出现一家独占鳌头的局面。

  请按照下页的图示,思考一下致使企业业绩存在差异的原因。虽然有些抽象,不过企业的运作方式是可以通过“INPUT——一定的程序——OUTPUT”的形式描绘出来的。

  INPUT就是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体来说就是为了生产产品而投入的人工、材料、机器设备等等。

  OUTPUT就是业绩。具体来说可以认为是利润。

  一定的程序,就制造业来说,主要指生产的架构和思维方式。比如,像几台机器这种定量的东西就是INPUT,而机器的操作方法、利用方法就要归入程序中。

  现在请用这幅图来思考刚才提到的业绩差异。假如先从结论来说的话,INPUT没有改变,而OUTPUT发生了变化,那么导致这个差异的原因必然出在过程中。这么一说,仿佛过于浅显了,但是实际上这才是经营上的重大课题。

  那么,现在我们来假定两个公司——A公司和B公司,它们属于同一领域,生产同种商品。

  现在我们考虑这样的情况,A公司获得利润,而B公司与A公司相比利润要低很多,二者之间出现一定差距(根据具体情况,有时还会有亏损的情形)。

  在产品价格方面,它们并无明显差异。因为使用了相同的材料和资源,所以在INPUT上面也无明显差异。

  即便如此,A公司能获得较高利润而B公司只能获得较低利润,这又是为什么呢?最终结论就是问题出在了程序部分上。

  也就是说,“从买入材料、使用设备和通过工人进行加工,再进行检查、配送,到最后作为产品投放市场的这一企业生产的构架和思维方式”中,出了问题。

  从本章前面例子中介绍过的“速度化的一年”这一标语中,也能看出企业想要改变生产构架的意图。实际上,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的生产构架,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在市场中,竞争力存在差距,会表现为利润上的差距。

  对于中间的程序部分,我们容易认为“现在执行的方法是最好的”。如果这样想的话,也许就会在竞争中惨败。在进行现场改善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拥有一双慧眼,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看看“作业方式与加工方法上是不是还存在什么差距”。

  提高利润唯有降低成本

  之前我说过,在如今的经营环境中,如果企业想要提高利润的话,就必须这样计算:

  销售价格-成本=利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所以在这里我要再强调一次。

  这个式子是说“销售价格由市场(顾客)决定,为了提高自己公司的利润,就必须相应地降低成本”。

  首先我们来说说销售价格。由企业方面决定产品价格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不仅如此,市场中的竞争愈发激烈,销售价格就会进一步降低。

  如此一来,为了产生必要的利润,唯有降低成本(CostDown)才是企业唯一可取的办法。为此,只能制定计划,以一定的成本进行生产,实施改善,从而实现目标。

  作为目标的销售价格,是基于市场情况和市场营销战略来决定的。通常,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将成本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大幅度削减。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输给价格战,就要求企业尽早将产品打入市场。对于这一要求而言,制订大幅的降低成本计划,尽快达成目标是当今企业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这样的削减成本,会伴随着市场的动向反复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根据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项目,即大幅的成本削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然而,成本削减并不仅是生产部门的工作。诚然,成本多发生在像生产部门这样由生产活动直接作用于物品的部门。但是,产生成本的原因可以在研发部门,也可以在营销部门,还可以在管理部门,所以并不是说其他的部门就与此没有关系了。因此,以削减成本为目标的现场改善,需要将其他部门也纳入进来。

  改善是目的还是手段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将改善作为一项政策来执行。我们常能看到企业召集全体员工,举行启动仪式,宣布今后将在全公司推行改善。这样的活动有助于鼓舞员工的士气,同时员工们也都能意识到,改善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活动。

  起初,管理者也会很积极地鼓舞士气,生产第一线的热情也很高,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干劲儿维持不了多久。一年半载之后,改善的热情逐渐降温,我们时常能听到下面这样的牢骚和不满:

  “企业即使进行了改善,业绩不还是一点儿也没变化吗?!”

  “改善好像变成了作报告的工作,报告之后什么也不做,猛增的只有报告用的文件资料。”

  “每当咨询指导日临近的时候,总是为了表面上好看而匆忙地进行改善。”

  大家是不是也说过这样的话呢?这反映了大家对于“改善之后会怎样”这个问题的疑惑。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自己身边是否出现了“改善目的化”现象呢?为了说明会的改善——只求被咨询人员赞扬,如此一来工作就结束了,这样的改善就是“改善目的化”的典型例子。改善的本来目的已经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连自己正在做什么都搞不清楚了。所以,出现“改善之后会怎样”的质疑声也是顺理成章的。

  原本,做任何事情都必然有一个“为什么”,也就是目的。“为了这一目的而做〇〇”,这是手段。根据目的的不同,手段也会发生变化。因为改善是企业为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之一,如果仅仅是为了一场说明会而进行改善,那么改善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本来,改善只是一种手段,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目的。这就是前面说的改善目的化。如果发现改善的意愿正在下降,就请检查一下是不是发生了这种现象。

  为了什么而改善

  在进行改善的时候,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①根据企业的目的,对改善工作进行定位。

  ②要在企业中集思广益。

  第一条,“根据企业的目的,对改善工作进行定位。”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

  首先,来说说企业的目的。常常有企业把“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作为自己的企业理念或者企训,这是企业最高级的目的。如果企业理念是“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品质优良、价格低廉的产品”,那么这就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手段。但是,同时大家要知道这一手段对于改善来说就是目的了。

  像这样,目的与手段是相联系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明确这种关系,对改善进行定位。如此一来,改善的方向就牢牢确定下来了,不会因为眼前的事情乱了阵脚。

  再来说说第二条,“要在企业中集思广益”。企业是一个多人的集合体,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拥有的能力,能够推进企业的发展。在改善方面也是如此,灵活利用各部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改善,首先起始于在生产第一线上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问题,这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其实,在生产第一线中,时常隐藏着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严峻问题。

  另外,在生产第一线中的问题,不光是生产固有的问题,也有很多问题的起因是平时大家认为与改善无关的事务、技术、管理等工作。

  所以,绝不能认为迅速地应对表面现象,问题就解决了。不要自以为是,要从与这个现象有关的所有人那里,广泛收集类似的现象或经验。也就是要集合大家的智慧,探求真正的原因。

  ◎改善是企业达成目标的手段

  所谓改善

  是达成企业目标和支撑企业永久发展的手段,是集合企业全体成员智慧的企业经营的一种思维方式(软件)。

  改善的目的

  ①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削减库存、压缩经费等。

  ②产品竞争力的维持与提高

  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人员裁减、成本降低、利润产生。

  通过这样细致的积累,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营中的问题,改革生产结构,那么就可以说改善是一个了不起的经营工具。

  改善提案制度将在今后发挥大作用

  提案制度,是奖励并支持改善的一项机制。虽然其制度的结构和实施的方法根据企业的不同会有多种形式,但是就目的而言,都是“全体员工参与经营”和“奖励改善”。

  这一提案制度,曾经被认为是企业经营的关键,因而许多企业曾积极地引入过,并且也曾出现过活跃时期,相互比着看谁的提案数量多。事实证明,提案活动较为活跃的企业,都拥有能够畅所欲言的工作环境。

  不过,慢慢地,也有人开始思考,提案的数量越多就越好吗?一度成为热潮的提案制度,终于碰了壁。如果按照提案的数量进行奖励的话,那提案的质量就在所难免地会出现下降。但是,如果注重提案的质量,那大家都会对提案敬而远之了。

  如果追求数量的话,质量就要下降;如果追求质量的话,数量就要下降。提案制度总是陷入这样的二律背反中。在企业中,经常出现“究竟是提案的数量多好呢,还是提高质量好呢?”这样的争论。

  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提案仅仅限于生产现场合适吗?事务部门和技术部门怎么办呢?

  对于上述的障碍和问题,一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提案制度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类似故意做给别人看的制度,沦落为一个空架子,停滞不前。听说有很多企业都废止了这项制度。

  提案制度变成现在这副样子很让人感到惋惜。因为正是像现在这样销售额无法有所突破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才越会体现出其实用性。如今是需要改善的时代,而且,如果改善不是聚集众人的智慧的话,那么是不会有什么显著成果的。

  更多内容详见《现场改善》原著

  [作者简介]

  柿内幸夫

  现任改善顾问株式会社常务董事总顾问、立命馆大学研究生院经营专业客座教授、工学博士、工程师(经营工学)。

  佐藤正树

  现任株式会社professionalnetwork董事顾问、静冈县东部生产率协议会讲师。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





    < >

    留言

    我猜您现在可能存在如下疑问: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