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登录

登 录
免费注册 忘記密碼?

您现在的位置:TnPM/TPM>教育训练>借鉴日本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教育

借鉴日本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教育

2014-09-14 09:03设备大视野人气:54


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李钧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教育不再是政府行为,而是企业行为。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与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和企业需要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规范企业教育并使之走向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是当前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应注重的问题。众所周知,so年代以后,日本的企业经营面临新的环境,随着日本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日本国力迅速膨胀,技术的创新和管理现代化已为世界所注目。与上述变化相适应,日本企业内教育也发生了变革,有计划的扩大员工的国际视野,培养员工的国际化竞争意识以及适应能力已成为企业内教育的重点,日趋完善的企业内教育体制已成为日本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日本企业内教育体制概况

  1.企业内教育的基本框架。日本企业内教育体系是各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因行业、企业的不同,各有特点。但从整体来看,日本企业内教育是与企业的职级层次和职业种类相适应的。如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它的管理层次是很明确的。所谓职级教育就是按照员工在企业组织体制中的不同级别进行教育培训。其中包括:员工入职教育、骨干员工教育、监督者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营者教育。职级教育是针对企业组织与管理过程中不同阶层的人员进行的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和培训,员工的职务级别发生变化,这种教育也将发生变化。此外,从企业的每一个管理层面来看,又可以分为各个职能部门。所谓职业种类教育是指对某一管理层面的不同部门的有关人员所进行的专门教育,其中主要包括:生产技术教育、服务及技能教育、安全教育、经营理念教育、综合管理教育等。职业种类教育因企业组织的层面和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这类教育是使员工在不同职能部门胜任工作所必需的教育。

  从以上情况看,日本企业内教育体系是按照企业内不同职级和职业种类的结构建立起来,是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的体系,而不是学历教育体系。

  2.企业内教育形态。日本的企业内教育具有多种形态,其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教育形态有现场训练、集中教育和自我培养三种。

  (1)现场训练。现场训练是指员工在工作现场,结合日常业务和工作,在直属公司和指导人员的个别指导下,边工作边接受职务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现场训练是企业内教育最主要的形态。该训练形态的优点在于,根据个人需要和特点进行训练,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其缺点是计划性差,缺乏综合训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被训练者的个性发展。

  (2)集中教育。集中教育是指根据需要让某些员工暂时脱离工作现场,集中到一定的教育设施中,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教育训练,亦称脱产培训。这类教育优点在于:可使受训者在短期内集中精力专心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其缺点是:经费开支大,占用工作时间长,教育内容脱离现场,针对性稍差。

  (3)自我启发式教育。自我启发式教育是指员工从自我学习动机和自由学习的意识出发,为提高知识、技能等个人能力所进行的自由学习。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环境时常变化,全球化已成为时代的特征,企业员工利用各种形式自主学习非常普遍,日本企业对此一般都采取一定的援助措施,如保障时间和经济支持等。

  以上三种日本企业教育的基本形态在日本劳动省1996年公布的《企业内教育训练调查》中所列举的1542个企业中,平均有73.6%的企业实施现场教育,千人以上的企业达94.5%;64.3%的企业实施集中教育,千人以上的企业达94.8%;60.1%的企业支持员工进行自主学习,千人以上的企业达80.1%,这说明这三种企业内教育的基本形态被企业广泛采用。

  3.日本企业内教育的特点。如前所述,日本企业内教育不同于学校的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公共职业训练,其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征:

  (1)企业内教育是企业经营的工具。日本企业是在"企业是人"、"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的信念之下实施企业内教育的。日本的企业家认为,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的三要素,其中人是最基本的要素,企业经营的优劣,首先取决于人才的质和量,"企业间的差距是人才的差距"、"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人是企业的主角"、"员工是企业的支柱"等几乎成了日本众多企业家的信条。因此,日本企业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如果不培训自己的员工,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

  (2)企业内教育是以内部劳动市场为对象的体系,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日本企业内教育,就其内容而言,是个别企业封闭型的,即培训内容是适应个别企业需要的特殊训练,而不是社会通用的一般训练。日立公司综合计划所称为"这种教育是个别组织适应型或称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适应型"。虽然某些职业和工种需要取得社会上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也被纳人到企业内教育体系之中,从而体现出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日本企业在许多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首先,教育内容必须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不搞任何形式的企业不需要的教育培训项目;教育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每个职工的需要和个人条件展开。注重教育的实效;教育培训在日本企业内有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制度,并做到效果评价具有科学性;注重加强企业内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内外结合.尤其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3)企业内教育是纵向型的自我完善体系日本的企业内教育和社会及普通院校的联系较为淡薄,在其内部形成了纵向型的自我完善的体系并有其运行方式,如在许多大企业中,普遍设有"教育会议"、"能力开发委员会"等公司员工的教育管理机构,然后,通过以人事部门为核心,由各级管理人员和各部、课的教育工作人员组成教育管理的网络。从制定教育方案,下达并实施教育计划,以及检查与考核等,都是紧紧的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的,从而保证了教育为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服务。目前,日本各大企业都积极投资办学,纷纷建立自己的技术学院、研究中心、培训中心等企业内教育机构,如松下电器公司有"松下电气商学院"、"松下电气工学院";而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的原因,一般是通过企业间合作或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教育培训,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企业内教育投资的社会化、多元化日本企业内教育之所以有足够的经费,其原因就在于采用了社会化、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具体体现在:一是企业是企业内教育经费投人的最主要来源,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在年度经费中,教育经费都留有足够的份额;二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内教育给予资助,如政府出资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教育培训项目;三是政府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投资;四是企业职工个人负担极小一部分费用。这样,日本这种社会化、多元化的企业内教育投资模式,使企业内教育经费有了充分的保障。

  (5)企业内教育特别重视精神道德教育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对所属职工进行精神与道德方面教育(广义的),其范围包括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爱国和群体意识教育、忧患和参与意识教育、企业文化教育、企业经营理念教育等。通过精神与道德教育,给员工一种内心的感受和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对新员工还要让他们从进人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在90年代初日本经济进人长期不景气时期后,许多日本企业陷人困境,最严重时整个企业状况萧条不振,但日本企业内教育强劲的精神与道德教育基础,一次又一次地帮助日本企业和企业职工挺住了压力,度过了难关。

  二、我国企业内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企业内教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教育,如职工培训,继续教育已经在企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普遍强化了企业教育的统筹与决策,企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巩固和落实;企业教育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观念深人人心,初步形成了企业教育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企业教育机构得到有效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企业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教育体系。但是,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企业教育也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新矛盾、新问题,具体体现在:

  1.企业教育具有封闭性,没有形成社会化、开放型的企业教育系统。当前,我国面临加人W'TO,企业即将溶人国际经济一体化.这就要求企业教育必须走出企业,面向社会。这并不是说企业要到社会上去办学,就是指企业教育的观念、体制、手段和形式要适应产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要求。封闭型的企业教育将导致教育观念、内容、形式的陈旧,缺乏创新。

  2.企业教育组织和实施具有盲目性,规划、计划性不强。据调查许多企业在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中没有企业教育的内容,企业教育没有形成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密切结合的计划体系,从而使企业教育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3.有些企业领导观念陈旧,认识仍然不到位。表现在:一是将企业生产经营看作硬任务、硬指标,而将企业教育看作是软任务,甚至认为可有可无;二是没有将企业教育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形成市场-产品-技术-人才-教育的运行机制;三是没有将企业作为教育的主体,企业自主教育意识淡薄。

  4.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比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手段落后,教师教学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如目前流行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使用的仍然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的教材,缺少新知识内容,教学方式大都采用灌输式的课堂面授教学,现代化、多种媒体及网络教学方式应用较少。

  5.企业教育经费短缺,教育机构不健全。据调查表明,很多企业没有正常的教育经费,没有常设的教育工作部门和管理人员,对此,困难企业、中小企业反映得尤为突出,这些企业中企业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其结果,经营者和员工的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观念陈旧,致使企业经营恶性循环。

  6.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教育的指导、协调、援助也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是企业教育的主体,企业教育是企业行为,企业教育权是企业生产经营权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市场发育不健全,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企业教育产业化等问题尚在探索之中,加之众多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企业教育加强指导、协调和帮助。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政府对企业教育不适当干预,地区、行业等有关部门以指令性计划手段,向企业下达教育培训任务,有的甚至相互重叠,使企业负担加重,无所事从。另一方面,社会上企业教育机构又存在一哄而上、资源浪费等问题,政府对此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指导。

  三、借鉴国外企业教育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教育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教育在国民教育,尤其在继续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教育制度和教育、教学体系,既是发展知识型企业的需要,又是繁荣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需要。

  1.转变观念,使企业真正成为企业教育的主体。从日本企业成功的经验看,企业办教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创造了发达的日本企业内教育,而发达的企业内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发达的日本企业,.并对日本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牢固的树立企业教育是企业经营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观念,转变将企业教育看成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是政府社会职能的模糊认识。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坚强的实力。

  2.提高认识,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教育机制。企业教育的活力在于建立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紧密相连的企业教育机制,即在企业职工晋升、转岗、待岗等诸多环节中,充分发挥教育手段的积极作用,可以说,离开了教育,企业就难以建立起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对此,企业应当摒弃狭隘的职工教育的观念,站在新的高度上认识企业教育的内涵。

  3.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科学的制定企业教育规划,利用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开展各级各类企业教育。同时,教学内容应注重职业性、实效性、前瞻性、复合性。此外,企业应具有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教学组织机构和主管人员,建立比较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4.走市场化、开放型的道路,多方面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小的投人,获取大的产出。企业教育势必涉及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教育基地、实验基地、教师以及其它教学手段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其它资源一样,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这里包括:一是企业教育资源是开放性的,其开发利用体现了社会对资源的供求关系;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已经社会化,因此,应当按照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使其实现收益最大化;三是有条件的大企业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资源,但也应当注意其利用的效率,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根据实际需要由企业按照少投人、多产出的原则,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效率。

  5.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企业教育的支持和引导。企业教育的市场化、自由化并不是忽视了政府职能对企业教育的作用。恰恰相反,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市场运作还不成熟的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以防止企业教育"放任自流"。首先,现实中有不少中小企业对如何满足教育需求,利用教育资源,制定教育规划等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对此,国家在对中小企业改制中"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应当包括教育;其次,国家大型、特大型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由于其教育目的、内容的特殊性,很难由一个企业单独运作,需要由国家有关部门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以保证教学效果;再次,当前企业教育面临着需要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而社会上各种教育机构又存在资源分散、适应能力差的矛盾,因此,把市场的教育能力和企业的教育需求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教育市场秩序,是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注重的问题。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





    < >

    留言

    我猜您现在可能存在如下疑问: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